5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51看书网 > 帝国的黎明 > 第16章 两者不曾识

第16章 两者不曾识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第6章 两者不曾识(本章免费)

赵行德沉吟片刻,又问道:“既然如此,夏国何不纠合举国精兵,灭此朝食?”

晁补之喝了口茶水,答道:“元直有此气概,是好的,只是河中之地原本中国人极少,就算灭了突厥、罗斯、或者大食任意一国,也是为旁的当地种族做嫁衣。胡人笃信神明,或称上帝,或称真主。就算夏国不攻打那些残暴好战的胡族,他们之间也为所奉神明之异,相互屠戮,厮杀攻战不休,百年来人口不增反少。吾中国之道,乃是敬鬼神而远之,夏国凭借着兵力强横,在国中严禁邪教生事,以保护中国人的屯垦和生息为要,百年来不断从关中和巴蜀迁徙汉民过去定居,百姓本身又生息繁衍,和夏国统治下的西域九姓相互通婚融合为一体,人口方才超过五百万。此消彼长之下,夏国的河中州县已俨然与中国无异。”

赵行德想象那开疆拓土的场景,不禁有些悠然神往,不过心中却有点疑惑,便问道:“那夏国的国土东起函谷关,掩有关中巴蜀之地,西越葱岭,统御河中,北控大漠,疆域如此广大,听说其国内诸军皆长期驻扎一地,辎重也大都就地筹措,形同唐代藩镇一般,与我朝守内虚外,将从中御的制度大异其趣,其国建立已达百年之久,怎不见其强藩割据,分崩离析呢?”这问题也是许多宋国的官员抓破头脑也想不明白的。

晁补之了赵行德一眼,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,而是缓缓道:“人心若向朝廷,地方有粮有兵,足以为朝廷柱石,人心若已离散,将地方的粮饷精兵一并裁撤,也于事无补,只若开门揖盗。当汉之时,汉室人心未去,先有王莽篡位,各地英雄以天下共击之,终至光武中兴。后有黄巾数十万教众同时起事,若无豪强各守州县,只怕江山早已易手。人心在汉,以曹孟德之能,亦只能居丞相之位,挟天子以令不臣。唐室有安禄山史思明之乱,中原虽然不知兵戈久矣,但地方充实,但有一二忠义之士,便能成中流砥柱,不管是草寇为乱,还是外敌入侵,都难成席卷之势。安史之乱初起时,河北州县虽然望风披靡,尚有颜氏兄弟守常山、平原。及到后来,张巡、许远、南霁云苦守睢阳,更阻遏叛军不能南下江淮,确保了朝廷平叛的粮饷。即便是到了晚唐时分,阉人秉政,朝廷衰微之极,契丹,回鹘等胡族数度入寇,却无法在中原立足,亡我华夏,奴役人民,天下不至于完全崩坏,说起来,藩镇林立,地方充实也是一大原因。似本朝这般将地方粮饷精兵一应抽空,等若是打扫干净屋子,自断手足,只要边关失守,禁军战败,狄夷草寇破门而入,这天下,只怕便要易主了。”

李若雪对这些朝廷兵戈之事并无太大兴趣,静静地在一旁倾听,见晁补之毫不顾忌地抨击本朝的祖宗家法,下垂的睫毛微微抖动,若有所思。赵行德却继续问道:“先生还未说明,为何夏国如此放任地方,犹未成藩镇之祸。”

他这般不依不饶地追问,晁补之不但不以为忤,反而点了点头,答道:“其实就按唐室旧制,边帅皆用忠厚名臣,不久任,不遥领,不兼统,功名著者入为宰相。其四夷之将,才略如阿史那社尔、契苾何力犹不专大将之任,皆以大臣为使以制之。若不是唐明皇一意开边,自毁制度,使安禄山任节度使多年,又身兼三镇,岂能成安史之乱那般不可收拾的局面。”

赵行德从前只知唐时藩镇为祸甚烈,却不知唐时也有制约节度使的传统,于是点了点头。晁补之喝了口茶,继续道:“这夏国的制度,虽然放任地方充实,但掌控地方的手段,比唐时犹有过之。夏国朝廷号称五府,分别为柱国府,护国府,丞相府,学士府与大将军府。其中柱国府负责制定法令,护国府决策军国大事,丞相府处理政务,学士府倡导文教学术,大将军府负责指挥军队作战。”

晁补之说得极为清晰,赵行德却还有些不明,问道:“这五府之制与掌控地方,到底有何关系?”

晁补之笑道:“你有所不知,执掌决策军国大事的护国府,正是由夏国诸军四百余名校尉所组成的。校尉们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护国府决断国家大事,校尉在西都议事时,军中事务则由他委托的百夫长代署。夏**中,校尉以下严行推举制,各军的将军却是由大将军府任命的。军士多归心于校尉。各军将军虽有指挥管辖的权力,但仅限于朝廷律法及军令之内,若有将军图谋作乱,军士绝无可能跟随其火中取栗。护国府对军队的掌控,可不是几个枭雄能够撼动的。”

赵行德“哦”了一声,恍然大悟,夏国的将军虽然地位尊崇,但并不是推举的军官。而最高级的推举军官校尉,同时也是夏国最高的决策机构护国府的成员,校尉们对护国府的归属感远远超过对将军的忠心,因此很难即便有人图谋不轨,也很难得到校尉的附和。

他想了一想,又问道:“校尉以下全由推举产生,难道不怕上下沆瀣一气,兵娇将惰,使得军队不堪使用吗?”

晁补之笑道:“夏国各军大都是五年服役期,军士服役期满后便可保留爵位返乡为业,但这些退役的军士仍然参加营中的校尉推举。由于退役军士的人数往往是服役军士的五倍左右,校尉几乎等若是这些退役的军士所推举出来的。这些退役的军士的切身利益与各自营头的实力关系极大。他们就像是雇主一样,眼睛都盯得很紧,不会容忍你说的那种情况。禁卫军只从普通军团里招募常年服役的精兵,退役军士少,但禁卫军本身行军作战的机会最多,还要作为假想敌不断和普通军团进行演练,更是不可能有兵娇将惰的情形。”

“难道就夏国朝廷不怕这些退役军士挟制校尉及护国府?”李若虚突然问道,他好容易想到了一个问题,赶在赵行德之前问了出来。

晁补之笑而不答,着赵行德,三位弟子当中,李若雪虽然才华高绝却可惜身为女子,李若虚年纪尚幼,他最为用心教导的,还是赵行德。

在三人的注视下,赵行德叹了口气,缓缓道:“按照枢密院的朝报,夏**队大约有二十万,按五倍之数来计算,退役的军士当在百万左右,站在夏国朝廷的立场,只要这百万悍勇归心,则天下尽在掌控之中,外可御强敌,内可镇宵小,大局稳如泰山。所以军士们有所要求,朝廷总会尽力满足。”赵行德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,似乎寻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措辞,“我朝乃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,而夏国的形势,说军士与皇帝共治天下,似乎更为妥当。”

“军士与皇帝共治天下?”李若虚脸上带着疑惑的情形。晁补之深深地了赵行德一眼,不置可否,叹了口气,继续道:“为防止军士过于倾轧普通荫户百姓,夏国各州县的普通百姓也组织成了团练军,每年都要操练,还由护民官专门为荫户申冤。除了以护国府收拢军心之外,制定法令的柱国府柱国,则每两年一度由年满四十的夏国人推举出来,夏国人一生仅有一次推举柱国的权利,每十万人推举一人,被推举的人也要在四十岁以上。柱国是终身制的,一旦身为柱国,在国中地位尊崇无比,出入皆有虎翼军扈卫。除了可以由本人以年迈体衰为由自请离任,只能由柱国府本身以五分之四多数的同意革除其柱国身份。柱国府同时掌管最高词讼决狱之权,其依照律例所作的判决,就算是皇帝也不得推翻。”晁补之说到这里便住口不言,着座下三名弟子,似有考校之意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